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中心之变
随着北京功能的疏解和城市的瘦身,其定位也在不断调整。除了在其城市规划中承担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外,其他非首都功能定位在不断弱化,包括虽未被正式提出但事实上存在的“经济中心”功能也在被弱化。
在刘刚看来,长期以来,制约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之间,尤其是京津之间缺乏以比较优势为基础、明析的专业化功能定位。例如北京,在计划经济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依托独特的政治资源,其城市功能不仅包括作为首都功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而且包括非首都功能的科技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和其他经济中心。
随着北京城市功能的泛多元化,人口的过快聚集和空间的野蛮扩张,使城市患上了严重的“大城市病”,人口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从发展的实际看,非首都经济功能的野蛮增长,是北京“大城市病”产生的根源。
刘刚认为,京津协同发展的前提首先是还北京首都功能定位,通过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的着力打造,加快成长为世界城市。其次是还天津北方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与北京联手建设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研发转化基地、国际航运中心、对外开放的门户和宜居生态城市。在明晰各自城市发展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才会存在京津协同发展打造现代“双城记”的可能。
从目前两个城市的功能和定位看,未来京津冀三地在合作中将呈现很好的优势互补。以科研为例,北京科研能力强,其科研投入比例是河北的10倍;天津的科研转化承接能力强;河北的石家庄、唐山等城市的生产能力强。这就构成了一条“研发-转化-生产”的链条,这个链条恰好排布在京津冀发展的纵向主轴上。
北京与天津的深度融合还将形成“国际城市”对接“国际港口”的完美组合。北京提出建设成为“国际城市”的目标,这需要天津、河北乃至山西、内蒙古的腹地支撑;天津正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港口城市”,也将为北京提供港口服务。而滨海新区在发展中已经与河北曹妃甸港口、黄骅港、秦皇岛港形成了沿海产业带,以滨海新区为中心形成的沿海经济带将与北京形成良性互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京津两地最为看重的金融中心方面,也有望形成金融总部与金融创新相协调的发展格局。目前天津最为渴望的自然是北方第二金融中心的落地,在和北京的服务业产业对接中最重要的是金融业。而天津滨海新区的则以“金融创新”来布局,建成了一批交易市场,创新了多种金融衍生品。在此基础上,北京与天津有望形成金融总部与金融创新的协同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下,以北京为单中心的规划布局正在被打破。虽然这种变化从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即已开始,但当时的“北方经济中心”更多只是一种名号,尤其是在区域布局和宏观规划层面并未体现出明显的倾斜。在新一轮的规划布局中,天津有望获得更多政策支撑。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