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天津机遇
从此次京津冀一体化规划透露的信息来看,北京瘦身已是不可避免。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日前曾表示,目前北京、河北、天津正在联合做规划,把一部分首都溢出的,不符合“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核心职能的产业疏解到周边。目前北京市也正在组织智囊机构研究哪些职能和产业适合被转移出北京。
虽然北京尚未确定哪些是属于不符合首都核心职能的产业,但自从疏解首都功能的风声放出后,已有多地蜂拥北京争抢项目。其中天津河北这些“近水楼台”的地区自不待言,周边的山西、内蒙古、山东、辽宁等省区也都不甘人后,甚至远在上海的浦东新区也希望分一杯羹。
就津冀两地的优势比较而言,天津倚滨海新区之便,尤其是以天津港为核心的大物流体系的构建,在承接北京产业外溢当中,可能更占优势。而且此前北京一些大的工业研发中心已经陆续落户天津滨海新区。而在2013年,京津签署了囊括十大方面的合作协议,其中交通、物流、科技、环境、旅游五个方面格外抢眼。
从城市功能定位角度来看,河北将全面承接京津产业和人口转移,保定、廊坊、张家口和唐山等地态度较为积极。天津强调借力引进北京部分产业和项目。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刚认为,天津侧重引进金融服务业,做实北方金融中心;其次是整合京津科研资源,打造科技创新方面的优势。
在刘刚看来,打造最富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是天津实施京津协同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条件。首先是要加快空间载体建设。针对可能转移和扩散的总部经济、金融和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加快对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滨海科技城、津南科学城、武清新城和南站科技商务服务区的规划和建设。
刘刚认为,随着京津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和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为了获取邻近科技创新资源富集区和市场的优势,天津将成为国际和国内企业总部和研发基地的首选区域。与生产和制造活动不同,研发设计活动需要的是创新创业环境。在城市功能建设上,天津必须适应这一新的发展需求。
空间载体建设之外,天津还需要以创新创业环境的构建为重心,加快最富活力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建设。同时还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天津现有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领域,通过有针对性的北京科技创新资源的引进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产学研相互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最后还要加快天津社会服务市场的开放,引进优质资源,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相互协调。
在区域内将承担更多重任的天津已在行动,以空间载体建设为例,天津已在打造多个平台。在承接总部经济、金融功能的载体建设上,滨海新区内就有于家堡金融区和以“高银金融117”大厦为核心的国际化商业中心区两大载体,其中高银金融117大厦是由高银地产投资建设的城市综合项目“新京津高银天下”的标志性建筑,高近600米,可谓是高瞻远瞩。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