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会议报告>乡村发展与乡村规划学术研讨会> 正文

沈关宝:小城镇研究与新型城镇化

2015-07-09 09:5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5年1月10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同济大学、金经昌城市规划教育基金联合举办的“乡村规划实践案例展”开幕式和“乡村发展与乡村规划学术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共同交流乡村规划在面对乡村问题研究、乡村建设策略和乡村社会治理方面经验。上海大学教授沈关宝在主题论坛上作了题为《小城镇研究与新型城镇化》的报告,从他当年在费孝通教授指导下调研中国农村谈起,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市民化”问题、“均等化”问题、“城乡一体化”问题,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均等化”问题。

各位专家,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我本人虽然在80年代跟随我的导师费孝通先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乡村做了为期6年的实地研究,但是尽管如此我觉得跟在座研究乡村规划和乡村建设的专家相比,我还是知之甚少。所以我想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比我更有造诣的专家,我这里今天想主要讲80年代我们所进行的小城镇研究以及当前的城镇化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组织的相同。

一、小城镇 一文的强烈反响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80年代,我跟随费孝通教授做的小城镇研究。当时在1983年,我的导师发表了一篇在学术界非常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小城镇大问题》,这篇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在学术界就连当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也对此做了批示,他正在思考乡村问题,正在思考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他觉得全党从中央到地方对这个认识不够深,他觉得费先生的这篇论文是对这方面起到了理论的引导和时间的指导作用。当时在中央的各个部门,这篇论文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比如杜润生认为这篇论文是从实践中挖掘了材料,从生活中捕捉了新鲜的信息,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当时他还写了一个序言。

为什么这篇论文有这么巨大的影响?我觉得最关键是抓住了当时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这个关键问题在实践中是由民众创造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个丰富的经验在江苏看的很清楚,当时还在争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我们东部的农民、江苏的农民就创造了伟大的业绩,用乡镇企业支撑了江苏的半壁江山。同时小平同志对中国农民起家的乡镇企业,也有了新的认识,他提出了这是一股巨大的经济力量,是“异军突起”,异军表示非国营的。大家都知道“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在我导师的总结下,不断推向新的发展阶段。这篇论文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打响了第一炮,是学术的论文又是全国人民经验的总结,所以才会有这么巨大的影响。

二、小城镇一文的主题

这篇论文到底在讲什么呢?因为时间有限,我只好简单的提一下。第一个提出来的是导师一贯倡导的乡村工业化,这个乡村工业化在费先生的眼里,他认为这是从我们中国的历史和我国长期以来乡村的经济结构里突发出来的新的工业化的路子。所谓新的工业化路子,大家都知道在我们的历史上,我们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可能有几千年我们都是用家庭的这样一个外壳包裹着家庭的农业副业,这个副业有时候在江南一带是男耕女织,是家庭工业,我们中国的经济结构是由家庭的农业和工业混合一起发展的。

我的博士论文写过“中国的牛郎织女的神话可能不仅仅是对绵绵情爱的认同,而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一个真实的写照”,这是一个重点,我不展开。

第二个问题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必然产生的一个现象,而这个现象在我们中国走得很艰难。我的导师提出能否让乡村企业的工业发展起来,从事乡村企业的工人再就地城镇化,进入到当时我国有5万多个小城镇的城镇里去,这样恐怕可以加速城市化的进程。经济市场化和功能视角的研究方法我就略去不讲了。

三、小城镇一文的来龙去脉

我们再来看,我们的这篇论文到底是怎么来的,讲一点有趣的事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更有益。在纪念这篇论文发表30周年的会上,李培林副院长问我一个问题,他说这个论文是不是在江苏一次讲话上形成的,我回答说既是又不是。所谓的是指的是那篇文章里面的主要的问题都是费先生在江苏小城镇研究的研讨会上提出来的;我说的不是,是指这篇论文是经过导师牵头,一批年轻人经历了两年的研究写成的。

我们这样的研究指出的问题跟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特别是跟农村的城市化、农村的建设、农村的发展究竟有什么关系?我个人认为这次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张,不仅仅是人口的增多,更实质性的内涵是人的现代化,这一点跟我们当年的研究是一致的,我们研究乡村工业化是让中国的农村富裕起来,我们研究人口的城镇化是通过希望这样的过程,使得中国的民众进入到发达状态,所以这一点是互通的。

四、当前新型城镇化及其问题

我个人认为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有三个阶段,人口增长要关注到三个群体。

1984年所谓的城镇化率大概是47%,到今天大概是54%。每天都有村庄在消失,我们的村庄从最初2002年的360万,到2012年的270万,10年我们减少了90万个村庄。这样的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很多人都被纳入到城镇人口,但是是不是真正的城镇化呢?我在重庆和四川走了两条小街,他们土地被征用了,一条小街有23个麻将桌,我说你们的钱用完了怎么办,他说到时候再说。

中国的实地农民据我研究的结论是1.1个亿,请大家注意是1.1个亿,这1.1个亿标志着这部分农民再也不可逆,不像城市搞坏了可以躲到乡下依靠土地生活,是不可逆的。这么三大群体实际上构成我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小城镇复苏,第二个阶段城市扩张,有2.4个亿的农民进城打工,既不是城市人口,也不是乡村人口,农二代也是不可逆的,这样的人口是2.4个亿,亦工亦农的人口0.8个亿,实地农民1.1个亿,三个数字加起来4个亿,加上改革开放这个时期我们城镇人口3个多亿,正好是城镇化率54%,可是他们现实的境况到底如何呢?这几年我们做了很多的研究,希望以后有机会的话再跟大家做深入的交流。

我个人认为从我们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的乡镇发展也好,城市化也好,政治和社会发展也好,我们有三个大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大问题就是我刚才说的,这么巨大的人口即4亿多人真正的市民化问题。上海为什么是全国最规矩的地方,是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训练,我们这样的三类人口的市民化究竟能不能落到实处这是一个拉开问题。第二个是最大的问题,目前不管是城市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就是一个公共产品的均等化问题,这个牵扯到我们整个的政策安排,而我们政策安排现在正有这样的苗头,这个苗头实现起来非常困难,因为地区间的不均衡,带来的问题是地区化的,原先的城乡的两元结构,转变为不均衡的多元结构。均等化的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第三个问题跟这里的讨论可能也有关,就是怎样考虑城乡一体化问题,我们的会议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考虑乡村规划和建设问题,我祝愿有这方面能力的专家,可以提出更好的意见让我们整个国家发展的更好一些,谢谢大家。

(根据速记稿整理,未经专家审核)

热门专题

2024全国两会专题

一周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