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新风水

2014-08-15 17:14 来源:《南方都市报》

都市环境气候地图的诞生与应用

城市的高楼越来越多,深圳的地理位置和高密度建成环境分别从宏观和微观决定了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空调,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减缓和降低城市建设对微气候、进而对人们居住环境的影响,使得人们对空调的依赖相对减少?专家的答案是:可以。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院长王耀武还有一个头衔———深圳市城市规划与决策仿真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这个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如何通过规划打造一个气候友好型城市。他认为,首先是使城市适应气候,使气候不要继续恶化,另外就是通过规划布局,优化环境和气候,形成较好的城市微气候。

南方地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重点是通风与遮阳。研究表明,深圳高楼群对风向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深圳城市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之时,由于高楼的阻挡,风测量站点甚至都无法正确记录风速风向,数据也发生了突增突减等变化。2012年,深圳市气象局与深圳大学建筑学院开展了城市自然通风评估研究,成果已纳入城市单元技术导则,并最终变成了政策:10万平米建筑面积的项目必须做物理环境、风环境等评估。

但是,需要研究者做的远不止这些。王耀武说,后来他们发现需要先进行基础性研究,厘清气候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将城市的气候敏感区分级,找到热易区、易涝区等重点区域,并加以研究成因,于是就有了仿真实验室。

这个重点实验室实际上是一个由计算机和数据库构成的虚拟世界,研究者中有城市规划专家、地理专家、建筑设计专家、景观环境专家、气候专家和计算机等多个领域的高手,他们用计算机建立数字模型,导入城市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建筑、温度、风速、湿度等多方面的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从宏观、中观、微观多个尺度分析城市微气候,从而得出哪些区域热环境最舒适,哪些地方最难受。

专家们甚至还专门研究噪声的变化,负责噪声地图研究的余磊副教授说,噪声看起来与气候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噪声一大,人们就会关窗,关窗后就会开空调,空调开得多了就会消耗能源、产生废气,从而影响气候。城市开发程度与噪声大小是成正比关系的,而道路疏通得好可以减少噪声。

如此综合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才能给规划部门提供指导意见:未来哪些地方可以做什么样的、以及怎样做规划,如哪些地方必须将风道留下来不能建楼;又比如高楼的间距多少才合适。深圳国际低碳城就是深圳采用气候图技术开展综合性的气候规划的首次尝试和典型代表,另外,前海的基础规划中也应用了其中的成果。

这个系统做出来的成果叫做都市环境气候图,深圳市城市规划与决策仿真重点实验室已经编制出了深圳国际低碳城的气候规划图,正在迎接验收。该实验室也在做全市的环境气候地图集,负责环境气候图集编制技术研发的龚咏喜博士说,环境气候地图就是一个平台,它综合考虑了天然气候、地面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活动对风、热等城市微气候的影响,将这一成果通过地图、表格和文字说明等城市规划师可理解的方式表现出来,并提出城市规划的指引与建议,以解决热岛、干岛、雾岛、浑浊岛、雨岛等五岛问题。

他们还准备开发一个通用性的软件,只要输入城市的基本数据,其他城市也能编制自己的气候地图。不仅如此,重点实验室还进行了扩展性研究,包括针对灾害性天气制订应对气候图,这在国际上相当靠前。

近年来,热死病例的不断增多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深圳市气候规划图编制的课题负责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规划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林姚宇认为,深圳有必要针对夏季6、7、8三个月的城市热环境问题积极开展“凉爽深圳计划”,通过构建风廊道体系加强城市通风,设置城市冷岛来给深圳降温。下一步,仿真重点实验室准备向政府部门建议:深圳市应当开展“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和“冷岛布局规划”等方面的系统性工作,以加快“深圳市气候宜居要素”的规划布局研究,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4/5<12345>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