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张京祥:城市收缩,国际研究与中国问题

2016-11-29 08:54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编者按:

2016年11月26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年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和厦门大学主办,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下称学委会)、厦门市城市规划学会、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办,南京大学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协办。本次会议主题为“精明收缩:规划应对与治理创新”。大会邀请了学会常务理事,学委会主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教授作题为“城市收缩:国际研究与中国问题”的大会主题阐释。

学会常务理事、学委会主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京祥教授

2016年11月26日,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2016学术年会在厦门大学举行。会议针对中国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新态势,以“精明收缩”为议题,试图在城市增长出现分化的宏观背景下探寻中国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其中,张京祥教授强调了中国现今城市发展正处于“增长”与“收缩”交织并存的具体现实之下,中国的城市已经出现了城市间、城市内的增长分化,城市收缩正在发生。

张京祥教授指出,受后经济危机时代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动力持续疲软,发展已转入“换挡减速”甚至“收缩衰退”,中国有一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局部衰退和收缩现象。因此新的“收缩”环境下,城乡规划亟待转型,应积极突破“必须增长”的观念桎梏,树立新常态下精明“增长”与精明“收缩”并存的新理念,探索一套新型的规划范式与方法。

收缩城市的概念是一个舶来品,西方学者对其内涵的研究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史。现如今,收缩城市的概念在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表述,其内涵不仅随着时代在变化,在同一时代背景下从不同视角出发也有不同定义。张京祥教授通过对国外相关研究梳理后指出:综合而言,收缩城市是以人口衰退为关键表征的多要素和多后果共同作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张京祥教授还对收缩城市的特征、界定标准和类型进行了总结辨析,指出收缩城市往往以人口减少作为最主要的特征和界定标准,并且其形成机制和类型十分多元。

国内学者对于收缩城市也有了一定的研究,张京祥教授对相关研究也进行了总结,他指出:中国的城市收缩与西方国家有一定差别,具有独特性,主要体现在增长与收缩并存,分为绝对收缩和相对收缩区域、全面性收缩和局部性收缩区域三个方面。因此,国内必须积极拓展城市收缩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且也应积极探索符合国内情况城市收缩应对措施,不仅要关注那些数量上绝对收缩的城市、区域,也要关注快速增长地区所夹杂的局部性、结构性收缩问题,以及中国式的“透支型”收缩现象。

最后,张京祥教授提出了国内未来一段时间内城市收缩相关研究的侧重点。他指出未来相关研究可以从拓展城市收缩研究的新议题、探索中国城市收缩的新理论以及规划应对等角度展开,倡议相关研究的四个重点议题:一是中国城市发展增长与收缩的环境、趋势与挑战,二是中国城市收缩的特征、机制及影响,三是国际上应对城市收缩的经验与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四是城乡规划如何适应增长与收缩的双重压力。

供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学术委员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