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保护一个传统村落比保护故宫更难

2015-01-30 09:5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王斌来 孔祥武 何璐 吴齐强 郝迎灿 钱伟


古村旧巷老人家。记者 王斌来摄于江西婺源汪口村

溪绕鸭栖老宅前。记者 孔祥武摄于福建屏南漈头村

古村不墨千秋画。记者 何璐摄于江西婺源篁岭村

我们既关注巨变中的乡村,也关注不应消逝的村庄。

本期关注的“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历经风雨沧桑,能延绵至今,实属不易。

如何以敬畏之心、历史之责守护好祖先留下的宝贵遗存?本报记者奔赴福建、江西、陕西、贵州、安徽等地实地调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古诗里描绘的乡村画面,令人向往。

“这村里站着最后一座房子,荒凉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这条路,这小村庄容纳不下,慢慢地没入那无尽的夜里。”这是现代诗人笔下正在消亡的村落,让人惋惜。

“古村落的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曾慨叹。这也不难理解,古村落星罗棋布,而故宫只有一个。

——题记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氤氲,传统村落有我们民族的魂、文化的根。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很多传统村落曾引以为豪的地貌、特色民居和生活方式,被渐渐湮没。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南方古村镇发展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梁洪生,用25年时间跑遍江西所有市县,不无痛惜地说:“南昌的安义古村落群,是江西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就是这样一个发现得比较早、原本应该保护较好的点,却因为经费不足,村里很多木屋已经腐烂。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可能很快就会消失。”

传统村落保护,难在哪儿?难在方方面面,不仅涉及建筑,更涉及文化、民俗、生产、生活等;难在你必须与时间赛跑,进行抢救性保护。然而,你还没钱。

“缺钱!没有钱,很多古建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倒下去。许多古村落、古建筑,也许你去年去还在,今年去就没了。”不止一位采访对象如此回答。

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因为过去开发少、发展慢,所以存留的古村落较多,但越是这样的地方,越没钱。

国家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给予300万元的补助。但这笔钱在一栋房屋动辄上百万元的维修费面前,远远不够。

更让人担心的是,缺乏资金引发“建设性破坏”。“本来是明清的砖,结果一换就没了。有些房子木柱被白蚁蛀了,老百姓没钱买木头,只能弄个水泥柱。”一位经常调研古村落的住建系统人士颇为痛心。

“第一任务是抢救,刻不容缓。”江西省住建厅副厅长曾绍平呼吁。一些受访的专家、干部群众建议,对于濒临倒塌的古建筑、古构筑,要整合资源,以有限的资金做更多的事情。

1/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