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人民日报新论:城镇化当托起文化梦想

2015-01-06 09:54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仇保兴

走向生态文明,就要包容小型的、分散的、分布式的、充满弹性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有人说,城市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构筑物。再没有比城市更大的构筑物了,这里面包含着人类许多梦想。

中国为什么提出新型城镇化呢?它跟传统的城镇化有什么区别?首先,不能把城市与农村截然割断。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是理所当然的主动角色,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村也要扮演主动角色。当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城市里,农村资源特别是乡土风情、传统文化、自然风物等,会越来越稀缺。这时候,保护好农村也是城镇化的另一极。

新型城镇化要关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越大,规模等级越来越高,聚集经济的力量越强,叠加的功能也越多,造就的人员环境层次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大城市,因此超大规模城市容易形成一种自我膨胀的趋势,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中国大规模城市的膨胀速度,比任何一个城镇化大国都来得更猛、更快,因此,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任务更加紧迫。我们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小城市身上,放在它们的投资环境、人居环境改善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后,八部委即出台一个全国性文件明确小城镇建设相关规划,正是这个道理。

我们已经处在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镇化要遵循生态文明的发展规律去探索、去实践。比如,很多地方依然受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文明影响,追求基础设施的规模性、集中度,这其实也把风险集中了。走向生态文明,就要包容小型的、分散的、分布式的、充满弹性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城镇化背后的建筑文化。某种意义上讲,城镇化的基础细胞是建筑。建筑是不是绿色,能不能传承中国悠久的文化,可不可以体现生态文明,比提任何口号的影响都要来得实在。我们的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而且必须是找回中国文化自信心的建筑。如果我们的城镇化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到高楼大厦上往下一看,满眼尽是世界各国风格的建筑,唯独没有中国风格的建筑,那真是一个悲剧!

城镇化不能割断历史。我们有五千年不间断的文明,更应该站在对世界有所贡献的角度,看待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生态文化建设。中国文明本身带有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生态元素,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民族文化特色,可称之为原始生态文明。在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历史阶段,我们尤其要保护这种文明因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它、传承它、弘扬它。只有这样,才可以无愧地说,这一代人在城镇化过程中对得起文化、对得起百姓。(摘编自“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作者为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