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骆霄 摄)
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和瞭望全媒体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4中国城市发展市长论坛暨‘中国价值城市及贡献企业’颁奖盛典”于2014年12月20日-21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甘藏春出席了会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甘藏春:这次论坛的题目新型城镇化,这一轮城镇化中央提出了一个决策,对新型城镇化的新从哪方面理解,可能可以做多方面的阐释,我想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是发展的理念必须要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镇化取得的成就是引人瞩目也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我们常常说我们三十多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两百年走过的路,但是我们的城镇化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所以在新一轮的城镇化的进程当中,我认为确立城市发展的新理念至关重要。究竟城市的发展应该有什么理念?或者应该有什么标准呢?我记得90年代中国城市大跃进的时候所有城市都有一个口号,经过努力把我们的城市建设成东方的纽约,东方的芝加哥等等,都是以大为目标,我认为城镇化应该有自己的目标,第一个是活力,一个城市必须永远保持活力,回顾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都曾经是辉煌的,但有的城市也在衰落中,比如原来城市因矿而生,因矿产开采而衰,从美国的城镇化运动看,上个世纪50年代后,城市的中心区在衰落,约翰逊当总统后搞了一个伟大的计划,用城市中心区来扭转这种衰变,有一个大的问题,城市旧址的核心要素是要保持活力,就是要保持生机和活力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第一要务,实际上具体的,一个城市有发展、复制、推广新业态新产业的能力,美国的底特律曾经以汽车产业为自豪,现在变成鬼城。我们的城市发展一定要不断发现找寻发展规划新业态新常态,这是我们城镇发展保持合理的基本。吸收人才、吸收资本的能力,社涉及到我们城市的治理。这是第一个理念。
第二个安全,城市必须是安全,城市的安全不仅仅是社会治安,法案率低一系列标准,最根本的一个城市必须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地震、水灾、火灾等等的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一个城市抵抗能力怎么样,救治能力如何,当代中国城市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城市应该说很漂亮,硬件也挺好,但是这些年我也有些感觉,重地面,轻地下。长期下去我们也难以持续发展,我们的城市很脆弱的,脆弱到什么程度呢?经不起一场雨也经不起一场雪,下一点雪下一点雨整个交通瘫痪,面临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问题更多,所以新型城镇化标准就是要加强城市安全能力的建设,这里涉及到硬件建设要投资,比如防震,基础设施,软件能力,包括市民的防灾教育,硬件系统的建设。
第三个是包容,一个城市必须是包容,所有成为发展的历史来看,移民城市往往是生机勃勃,但是如何对待移民,这个城市的体制完全不一样,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镇化取得了很大成就,党的政策,还有各级政府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经济因素,我们成是是低成本扩张,土地低成本,还有一个成本劳动力,我们很自豪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创造了农民离土不离乡镇三的模式,但是到了现在农二代已经进城,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所有城市都面临着接纳新移民的一个社会问题,一个经济问题,我曾经做过调查研究,前不久我们国务院法制办就居住证调剂问题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没想到社会反响这么大,试图想解决一下各地方暂住证流动人口管理问题,这里除权力之外,还有新移民和原城市居民之间的融合问题,好多城市也出现了农民工和当地居民冲突,这类就是文化融合,所以考验我们新型城镇化下一步包容性。
第四个是便捷,一个城市要便利,惩治是为人服务,我们常常说以人为本,城市必须以市民魏本,美国规划界总结反思美国城市规划界一百年历史,最后提出了七个原则,我们现在的城市很漂亮,马路也很宽敞,但在北京骑自行车也很困难,这里面有一个城市城市规划理念要推进,我们城市规划的理念也在变成,然后以人为本,最大的表现为每个城市居民提供便捷舒适的环境,我们每个城市,包括县级市,中等城市基本都有,都有大运动场,但是跟市民生活相差太远,他们家门口就缺少一个运动场所,我们有大公园大广场,但是我们没有小花园,这都不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所以必须是要以为人民居民提供一个便捷舒适的生活。
第五个就是魅力,一个城市必须有魅力,我们现在魅力是来自于一个独特的城市精神,还有来自于一个独特的城市风貌,回想起中国三十多年了我们曾经记忆当中的水城、山城,但是我们 现在基本上千城一面,我们旧城该杂也割裂了我们的城市记忆,我们的城市现在很难说到哪个城市去有什么,有这个山有这和湖之外,但是山也不是当天的那座山,湖系不是当年那个,因为我们没有最核心的问题一个惩治应当有独特的城市精神,采有魅力所在,要求我们每一个城市管理者、设计者一定要僵卧讲究独特性一只有独特才是有魅力。
第六个理念我觉得是生态,生态城市应该是这些年各地都在贯彻,这里我想提出一个新问题,既是一要注重城市么不生产,还要注重城市生态和大生态之间的的协调关系。我看了很多城市这几年一个是移种大树,不管是北京还是,比如在极得缺少的城市,护城河几道核,和水系戈不相合,从的生态大环境移林则林,大沙漠不要看绿洲,沙漠看的是沙漠风光,这一块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活力、安全、包容、魅力、生态应该是我们新型城镇化的一个落脚点。
第二个问题要正视互联网时代对城市形态提出的挑战,2011年我们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我认为先越来越坚定我们的信心,一个观点,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颠覆我们现在的城市形态,马克斯讲城市的本体是集中,但是互联网时代将颠覆这个集中的概念,像农业社会的城市,人口集中往往两个原因,一个是政治中心,因为统治期。第二个交易、市场中心,到工业文明时代,我们有生产中心,我们还有教育中心、大学,因为这些功能形成不同的城市,但互联网时代之后,好像这种功能会慢慢的消气。看了一个报道安徽农民在一个电脑卖出一千多只鸡,整个交易环境非场地化,我们要看到3D打印技术,未来生产中心也会变迁,这样一个挑战正朝我们逼近,我们新型城镇化将来以提升方式呈现,传统城市集中,人口是集体,还是以分散方式体现,这个问题我提出来,留给大家去思考。我就讲这里谢谢。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