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2024-12-17 09:30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吴宏洛 季晓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健全深化山海协作机制;强化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从根本上说,城乡格局的演进是生产力从旧质到新质所引发的深刻变革,数智时代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以数字化、绿色化构筑城乡生产力空间的合理布局,以深化城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扩大内需,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一体推进高标准联通的城乡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高质量发展的“人”的城镇化、城市与乡村绿色发展的“地”的城镇化、城乡产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协调发展的“业”的城镇化。在生产环节构建起城乡现代产业共同体,在分配环节推动数据要素参与分配,在流通环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消费环节积极培育城乡数字化、绿色化消费新业态。

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两“新”互促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的关键所在,而新型城镇化则提供创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城镇化互为条件深度融合,确保可持续发展、新型城乡关系构建和社会全面进步。

◆数字化、绿色化是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

进入数智时代,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城镇化成为必然选择。数字化、绿色化作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一体两翼,是我国“十四五”城镇化建设乃至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着力点。其中,数字经济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城乡发展向“绿”而行有助于推进集约、智能、绿色、低碳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数字化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规划相继出台,为新型城镇化中数字化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资源的有效循环与高效配置,推动了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数据要素与传统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提高了城乡生产力全要素配置效率,有效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社会财富的自由流动,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化一体联通,优化了城乡要素市场配置,吸引了资本、技术、人才下乡,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数字乡村战略助力基础设施一体联通,提高了城乡间信息无缝对接与共享,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数字经济强调的数字化生产、数字化分配、数字化交换和数字化消费模式,通过新质生产力要素配置、产品供给、收入再分配以及城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深刻变革,提高了城乡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了产业多元化转型升级,扩大了新消费模式,缩小了收入差距,成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新抓手。就我省而言,要以数字化畅通山海协作新路径,推动山与海的双向奔赴。通过提高数字化的支撑力,推动我省山区和沿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山区和沿海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山海经贸交流与协作,推动山海全方位、全领域、深层次协作,“山里货”通过“海上风”内联外通畅达全球,带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绿色化是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高度契合,要求以绿色理念为指引,通过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使城乡产业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转型,自然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生态平衡得以有效维护,城乡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双赢。绿色发展之于城镇化,要求以绿色低碳驱动城镇化转型升级,具体表现在宏观层面的新发展理念,中观层面的科学治理,微观层面的绿色低碳生产与生活。我省应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好从山顶到海洋保护治理的大文章,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强数字赋能城乡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步伐。

◆以全面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当前,是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五年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以“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为契机,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有助于从根本上破解新型城镇化推进的难点痛点堵点,推动新型城镇化系统性创新、整体性提升。

首先,以新质生产力机制创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运用新质生产力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化技术,为城乡融合发展搭建融通桥梁。把新质生产力的重大布局和战略腹地建设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我省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乡发展良性互动的新路径。特别在山海协作方面,要以市场机制建设为抓手,拓展山海信息技术产业互动与发展,搭建涵盖山海两域科技、产业、人才、市场等多维信息综合性服务平台,以区域优势互补、山海联动发展,促进市场信息高效联通和精准对接,为新型山海协作关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其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要素资源平等交换、自由流动。在城镇化进程中,既要围绕福厦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县域城镇化协调发展,坚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利益不受损、生态文明和农耕文明不破坏的底线思维,也要充分发挥都市圈科技人才集聚的创新优势、中小城市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小城镇特色资源禀赋的产业优势;推动县域“智慧+文旅”“智慧+农业”的场景应用,以新质生产力差异化发展打通我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和卡点。根据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发挥城镇对人口的集聚吸纳效应,精准布局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形成先进生产要素和创新人才集聚的发展高地,培育新业态创造新就业机会,打造以城聚人、以产兴城、以人兴业的良性循环格局,推动“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

最后,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不断完善,积极培育城乡新型劳动者,促进科技创新。充分尊重知识、技术和人才的价值创造,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塑造适应于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型劳动者。系统化整合和优化集成城镇化进程中各类政策、规划、法规等,着力解决掣肘及矛盾问题,不断提升政策执行力和治理效能,努力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机制。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关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项目“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