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伍江:以人民城市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4-11-20 16:20 来源:解放日报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人民城市理念是其核心思想。“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城市建设中,一定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人民城市理念是我国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为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人民城市”是城市的根本价值取向

城市承载着人类社会的集体记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主要沉积空间,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人类文明靠每一代人的不断创造、传承和升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城市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沉淀着人类文明的点点滴滴,唯有保护好并传承下去,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

“人民城市”是城市的根本价值取向。从核心上说,就是要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空间品质,不断提高宜居水平;从基础上说,就是不断提升城市经济能级,激发城市生产力和创造力;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断挖掘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推动文化创新与繁荣;从底线上说,就是持续保障城市公平正义,化解和消除城市冲突,创造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持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城市的安全韧性与可持续性。

二、持续完善和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空间

持续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服务能力和空间品质,特别是城市的公共服务功能和公共空间品质,不断满足创造最适合于人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空间,体现城市的人民性,也是城市的根本价值所在。

城市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存空间,城市的空间尺度自然应该符合人的尺度。“巨大不等于伟大”,人类对于“伟大”精神的追求不应该简单理解成巨大的尺度。尤其在城市公共服务空间设计上,更不应该一味追求平面构图、盲目求大。今天的科技发展和城市的空间需求使我们的一部分建筑越造越高、越造越大,但人的尺度并没有随之变大。因此,越是超尺度建筑,越需要创造近人的尺度感,让人们在巨大的城市空间中仍能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与个体的价值。

三、人民城市应构建六“生”共同体

人民城市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在我看来,人民城市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六“生”共同体,这也是我们的实践着力点。

一是“安全韧性”的生存共同体。生命安全与生活安全是城市幸福指数的首要指标,是城市美好的基本底线。应优化提升规划建设标准,健全城市防灾设施体系,提高城市抗击各类灾害的能力;加强城市应对各类环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和建设;建立健全城市紧急状态应对机制,完善各类紧急状态预案及其相关设施等。

二是“安居乐业”的生活共同体。城市因为有人,才有活力和意义,而有人必有“人情味儿”。要珍惜城市的“市井味”与“烟火气”,市民的生活便利与生存空间比城市过度的“整洁统一”更重要。城市治理切忌犯“洁癖”,城市面貌的整洁美丽固然重要,但“城市美化”不能过头,更不能以损害市民的日常生活便利为代价。

三是“持续增长”的生产共同体。经济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之一便是通过持续更新不断满足经济发展的空间需求,不断提高城市的经济能级。稳步的经济增长需要持续的科技创新,需要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来推动。城市更新就是要通过挖掘盘活城市既有低效空间资源,通过空间优化和基础设施提升来满足新的经济活动的需要,特别是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新的生产空间的需要。

四是“多元包容”的生机共同体。城市的规划建设与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抽象的人、转向一个个具体的人,从“人”转向“人人”。城市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为每一位市民创造美好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保证每一个人机会均等,尤其是保证弱势群体的诉求,最终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五是“传承不息”的生命共同体。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生活的现代化,也是精神生活的现代化。精神生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拥有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自觉。城市的历史文化从来就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是城市创新价值的根本。城市的历史保护不仅是为了记住昨天,也是为了创造更美好的今天,更是为了给后代留下完整的明天。

六是“迭代进化”的生态共同体。生态绿色是当下城市发展的重心,绝不能为了一代人的利益而损坏后代人的发展空间。在加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的同时,更要尊重和保护好既有的绿化和植被,既要注重出于美化目的的植物配置,更要注重植物的生态综合效应与碳汇效应。加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治理,特别是要尊重城市既有水系的流通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恢复城市历史水系,同时加强土地的保水性与透水性,提升城市滨水空间的公共效应和生态效应。加强城市生态空间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既要在城市周边加强郊野森林和生态绿地建设,也要适当增加城市中心地区的小型街头绿地和口袋公园。

(作者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