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公园城市指数(2023)是什么?怎么用?

2024-09-25 10:31

导读

9月7日,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合肥召开。在全体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2023)》,包含一个总目标、五大领域、十五个方向、四十五个指标。

9月7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已纳入中国科协推荐的全国重要学术会议)在合肥隆重召开。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发布了《公园城市指数(2023)》。

1.png

9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在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发布《公园城市指数(2023)》

未标题-2.png

段 进

2018年2月11日,总书记在四川天府新区视察时首提“公园城市”理念,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充分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中国特色,直面传统城市发展困境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与新道路,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公园城市不仅是对成都和天府新区的要求,也是对我国城市工作提出的普遍性要求。

1 总体概述

相较于国际国内知名城市指数,公园城市指数在成都市和天府新区的实践探索基础上,致力于公园城市经验提炼和理念推广,不以排名为目的。可对每座城市进行全面评价,分析城市自身的长项和短板,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自主创新的一套更温和、更包容的新型学术成果和公共技术产品。

公园城市面向全国乃至全球复制推广时亟需解决的课题是:如何从适用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的方法上升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解决方案,如何对综合复杂的城市建设发展成效进行可感知、可量化的系统评估;公园城市指数的价值追求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标新立异的新排名体系,而是希望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套更温和、更包容的新型公共技术产品和系统化、可操作、创新型的解决方案。

为确保指数研究的学术先进性和技术实用性,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邀请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吴良镛领衔的院士专家担任项目顾问,集结了一大批全国顶尖团队开展指数研发,同时组建了公园城市指数研究中心,推动了研究持续深化地发展。

3.png

《公园城市指数(2023)》工作团队

在全国团队的支持下,指数研究已历时四年,从框架体系,到指标体系;从试做典型城市征求各方意见,再到全国城市评估,未来还将不断深化发展,打造“科创中国”系列技术服务品牌。

主要成果

公园城市指数以“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为总目标,聚焦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5大领域,从15个方向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了目标导航和度量标尺,形成了“1-5-15”的框架体系,明确了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的价值导向。

4.png

“1-5-15”的框架体系

在框架体系的基础上,从大安全观、生物多样性、高质量发展、文化软实力、城市治理等多种新视角筛选了可感知、可量化、可操作的45个指标,明确了“1-5-15-45”的公园城市指数指标体系,确立了公园城市发展成效的评估方法。

5.png

“1-5-15-45”的指标体系

基于以上研究基础,建立了共计130余项,累计近20万余条的城市数据库,首次实现全国337个地级以上行政区评估结果全覆盖,形成了《公园城市指数(2023)》研究成果。

6.png

7.png

《公园城市指数(2023)》系列成果

基于全国城市评估结果,可以绘就公园城市指数“城市画像”,让城市得以看到自身的优势与短板,推动城市之间精准定位、开放互鉴。

2 创新方法

公园城市指数明确“价值导向、人民感受、客观数据、科学计算”的四大创新方法。

1价值导向在价值导向方面,指数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纲,聚焦中央关于城市工作的指导思想,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并融入到指数的框架体系和指标体系中。2人民感受公园城市指数更重视人民感受、更贴切市民生活,它不再是传统生涩的技术标准,而是选择“让市民看得懂、可感知、能参与、有温度”的指标。3客观数据指数全面采用政府平台来源及公开渠道数据;既包含实时更新的大数据,也包含久久为功的十年长期数据,约九成的数据可实现年度更新;确保所有城市、所有指标的算法数据可追溯可验证。4科学计算公园城市指数不是简单的插值排名,而是基于标准研究与数据分布特征,融入对城市发展的理想目标,制定“六档级”评分标准,各层级指标等权重赋权,指标评估结果可体现各城市的比较优势或薄弱短板。

3 成果解读

从总体评估结果来看,全国逐渐形成了以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这表明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集群是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8.png

9.png

全国层面成果解读

从领域评估结果来看,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城市各有所长:西南地区在和谐共生领域整体表现较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省会城市在品质生活领域优势明显,反映其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建设成效。全国整体在绿色发展领域表现较为均衡,体现了我国在绿色转型发展的积极行动与卓越成效。历史文化名城在文化传扬领域具备先发优势,体现其对城市文化底蕴的坚守和文化价值的转化。沿海地区在现代治理领域整体表现优异,体现其以高水平城市治理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

从城市评估结果来看,表现优秀的既有杭州、南京、成都这样的超大特大城市,又有以珠海、福州、海口为代表的大城市,还有以嘉兴、黄山、南平为代表的中小城市,充分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4 发展愿景

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已组织研究团队完成了指数全国版1.0成果,也就是本次发布的2023版。未来指数研究中心将继续发挥平台保障机制,负责指数的日常维护、数据更新、年度报告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并持续推动指数的功能迭代和落地应用,探索科学规划、科学决策新路径。

面向国际,指数研究中心已与联合国人居署正式签约。未来将与人居署以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同行合作,进一步深化公园城市指数的研究。公园城市指数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工具,也将推动公园城市理念在全球范围传播和实践,为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0.png

《公园城市指数(2023)》现已正式发布,希望全国规划同行们,在规划和研究工作中多多采用公园城市指数研究的成果,积极参与到今后的研制、迭代升级工作中来。

640.gif

让我们共同深化公园城市创新实践,携手共建美丽中国!

*本文基于段进院士于9月7日在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发布《公园城市指数(2023)》时的现场报告整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