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盘点国内外城镇化模式:市场主导PK政府主导

2014-10-28 09:40 来源:国家信息中心 作者:胡少维

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但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仍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关键任务。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城镇人口年均增长2096万人。城镇化既增加了投资、又推动了消费,成为拉动内需的持久动力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未来,城镇化依然是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持久动力和最大的潜在内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两次出现城镇化,强调,要在提高城镇化质量上下功夫。提出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具体发展战略中,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对城镇化的历史定位和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第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第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第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第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第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第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这部《规划》最大的亮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2014年9月,国家确定在省、市、县、镇不同层级、东中西不同区域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并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重点,国务院于9月16日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我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全国共62个城市入选。试点的重要内容,是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类,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支出责任。

无疑,加快城镇化已经成为政府、学界的共识,但中国的城镇化究竟采取怎样的模式,新型城镇化中“新”要体现在何处,值得深入思考。曾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的沃利·恩道曾经感叹:城市化极可能是无可比拟的未来光明前景之所在,也可能是前所未有的灾难之凶兆。正确选择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生态文明的核心课题,而且也是确保中国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之关键。

1/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专访尹稚:四大城市群不存在极端“内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