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市民化是农村转移人口的当前福利与未来福利的动态调整过程。形成预期福利的最大化,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环节。
教育替代养儿防老。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最重要的是融入现代教育体系。教育是社会垂直流动最为重要的途径,是代际传承的无形路径。人力资本投资是谋求跨代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是实现代际公平的关键。望子成龙,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理性选择。如果下一代能够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这将是一笔恒产,是一笔无形的恒产,一笔充满希望的恒产,是“寒门出贵子”的可行路径。实现教育体系的广覆盖,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首要环节,是最大的惠民工程。
社会保障替代土地保障。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社会保障需要逐步托底。所谓托底,是要形成稳定预期,生活会有所依。所谓逐步,是要根据政府财政能力和社保基金增收能力而行。更为重要的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顺势而为的结果,而不是简单的“土地换户口”。在农村,土地具有经济功能和保障功能。市民化后的农村转移人口,生活底线需要有所依,老人需要有所养。两种保障体系的转换与衔接,不要形成真空地带。
就业替代生活补助。工资,是一个人劳动能力的收益折现,是形成稳定预期最重要的保障。市民化后的农村转移人口如何就业至关重要。仅仅依靠低收入生活补助难以形成稳定预期。除了当地的产业吸纳力之外,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鼓励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民工在打工所在地创业,此时政府提供的机会均等很重要。
资源流动替代停滞。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实现城乡融合,这需要依靠资源的自由流动。资源流动的过程,就是收入来源多元化的过程。市民化后的农村转移人口,其部分物质财产可能还在乡村,这部分财产,能否通过出租、入股、担保、抵押等渠道实现流动,实现财产权收益很重要。一方面,这部分资源流动,对农村经济实现规模发展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农村资本市场与城市资本市场的连接。资本是跨越时空的,是不分城乡的,资本只看有利或无利。资本流动就是城乡融合过程,也是实现收入多元化的过程。
总之,有恒产者有恒心,核心是生存权利与发展权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可持续的基础。
作者系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