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原标题:修补好城市的“里子”
一个城市,20多种地下管线、30多个部门管理,结果是城市内涝、路面塌陷、管网泄漏爆炸事故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管理”的城市建设管理旧观念,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今后城市建设将既要“面子”,又讲“里子”。
摸清家底,防止地下管线“打架”
城市地下管线是指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种类繁多,共有8大类20余种管线;管理体制和权属复杂,涉及政府30多个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严重。近年来,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故,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为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完成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编制完成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应急防灾能力大幅提升。
“现状不清、‘家底’不明是当前我国城市地下管线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开展普查和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有利于解决城市地下管线资料不全、不准的问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地下管线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王静霞说。
摸清“地下家底”只是完善“地下工程”的第一步。加强规划统筹和管理,才能从源头防止地下管线的“打架”问题。
王静霞介绍,虽然各种地下管线专业规划编制相对完善,但缺少城市综合规划对各类管线进行统筹规划。由于地下空间资源十分有限,而近几年地下管线的种类不断增加,导致管线重叠交错和相互打架现象严重。此外,目前一些城市地下管线未纳入规划管理审批,一些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存在“重审批、轻验收”现象,部分地区规划监管薄弱,不按规划要求建设和擅自建设现象也时有发生。
统筹地下管线工程建设,关键要守好三道门。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主任刘佳福介绍,一是统筹管线和道路建设。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道路组成部分,道路下各种地下管线的建设应当与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统筹实施,管线建设计划应服从道路建设计划。二是统筹安排各专业管线工程建设,力争一次敷设到位,不能一次建设完成的,应预留管线位置。三是要建立施工掘路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道路挖掘数量和规模,减少“马路拉链”现象。
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还需要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叶裕民表示,我国缺乏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地下管线管理等综合性法律法规,“当务之急,应尽快研究出台地下空间管理、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健全相关配套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地下管线综合标准体系。”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