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11月25日,国务院批复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总体规划》明确了乌鲁木齐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新疆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认为,这表明乌鲁木齐在未来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将从多个层面探索区域一体化建设。
乌昌一体化
是指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的组团式发展,前者在2013年GDP排名全疆第一,而后者排名第四,而地理位置上仅相距30公里。
新疆社科院研究员王宁对记者表示,随着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各种资源的持续开发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发展空间的限制逐渐显露。
而从昌吉州来看,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土地、矿产等资源和便捷的交通,却缺乏乌鲁木齐所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因此,促进乌昌地区经济融合发展是符合两地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早在2004年底,新疆自治区政府就做出成立乌昌党委、推行乌昌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但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的联合发展。直到2007年国务院通过32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后,“乌昌经济一体化”才全面提升为“乌昌一体化”。
此后根据乌昌一体化“规划统一、财政统一、市场统一”的原则,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州两地将在土地、税收、工商等方面将实行统一政策,统一对外招商引资,并在两地现有产业布局规划基础上,制定乌昌地区整体产业发展规划。
王宁表示,乌昌一体化将有利于将整个乌昌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规划三产内部和三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形成合理的产业集群,减轻各企业污染排放带来的环境压力。
促兵地融合
除了城市间的协调发展外,本次国务院批复的《总体规划》还特别提到“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昌群对记者表示,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规划是“南控、北扩、东延、西进”,但随着乌鲁木齐启动“国际化城市”建设,其城市发展面临建设用地瓶颈,而第十二师地处乌鲁木齐近郊,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交通、区位、信息、资金等优势,可以成为乌鲁木齐重要产业承载区和功能疏解区。
公开资料显示,十二师前身为乌鲁木齐农场管理局、乌鲁木齐市农垦局,2012年12月更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其下属的5个团场位于乌鲁木齐市南、西、北面,呈扇形环抱乌鲁木齐市。
该第十二师商务局局长崔琳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候也表示,第十二师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乌鲁木齐具备国家、自治区赋予的政策、体制和服务优势,第十二师与乌鲁木齐市合作,打破“条块”分割界限,逐步形成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招商引资、市场、税收一体化格局。
控制人口规模
事实上,无论是乌昌一体化还是兵地融合发展,对于目前人口规模已经接近350万的乌鲁木齐而言,可以进一步分解乌鲁木齐的人口压力。
《总体规划》提出,到2020年,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00万人以内,这意味着2015年-2020年的5年间乌鲁木齐新增城市人口需要控制在50万人内。
新疆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东认为,乌鲁木齐10年间人口增长了100万,这和乌鲁木齐市户籍政策不断放宽有关。
而在9月30日,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仅对全疆两个城市的人口发展规模提出了要求,其中克拉玛依是适度控制,而乌鲁木齐则是“控制”。
王东认为,随着乌昌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昌吉逐渐成为乌鲁木齐的“副中心”,有望对乌鲁木齐人口进行分流。
另一方面,《总体规划》对于乌鲁木齐未来城市人口的限定,或使得新疆不再出现特大城市。据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大城市。
而由于乌鲁木齐的人口总规模控制在400万,根据这个标准,新疆将不再有特大城市。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