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社区不仅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同时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着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着力通过在城市社区(小区)公共空间嵌入功能性设施和适配性服务,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有机嵌入到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延伸覆盖到社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发展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是新时代新征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公共服务惠及全民的重大民生工程,要在加强科学谋划布局、做好供需匹配等方面下功夫,确保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效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一、科学规划布局。我国不同城市之间和社区之间差异较大,社区公共服务需求呈多样化、多层次和多方面特征。《实施方案》提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要区别不同城市类型和社区特点精准施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及结构变化等,优化设施规划布局,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一要以城市为单位整体谋划推进,积极把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整体体系设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求做到配置合理科学、功能比例协调、载体设施丰富、供给渠道多样、供给主体多元、供给机制科学、供需匹配精准以及社区居民受益。二要以街道或社区为单元统筹规划和建设,立足于街道、社区特定的发展阶段和地方特质,制定不同类型社区的划分标准及其社区服务设施的配套要求、预期指标和方法路径。按照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可及要求,因地制宜开发建设、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通过改造和新建相结合,推进规模适度、经济适用、服务高效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二、按需配置功能。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是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服务设施功能配置应该坚持以居民为核心,把居民需求放在第一位,做到供需匹配,才能有效发挥服务社区居民的作用。《实施方案》提出,要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出发,从最基本、最紧迫的服务需求做起,逐步补齐社区设施短板,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因此,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功能配置上要注意做好四方面工作。一要坚持问需于民,以社区居民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群众诉求,梳理出“急难愁盼”问题清单。二要预留调整空间,按照可拓展、可转化、能兼容要求,科学配置服务功能,给服务设施使用预留一定的可调整空间。及时跟进居民诉求,定期开展服务设施使用意见总结会,征集居民需求和满意度,优化社区公共服务与设施建设。三要鼓励居民和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项目设计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可探索“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机制,在规划和建设阶段让运营团队提前介入,以避免后期建设和运营工作不连贯等问题。四要拓展线上服务,加快数字化赋能,提升社区嵌入式服务信息化水平,推动线上线下社区服务融合发展。
三、健全运营机制。民生工程既要重视前期的设施建设,也要重视后期的运营管理,做到建管衔接,避免出现建而不用、建后闲置或者作用发挥不充分的情况。《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积极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实现社区嵌入式服务可持续发展。一要激活市场力量。建立健全社区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社区家政、便民助餐、养老托育服务等服务企业培育,明确市场化服务主体的资质条件、管理规范、信用记录等,规范市场化服务主体的行为和责任。通过择优选择、委托经营等方式,引导市场化服务主体参与设施运营,实现优胜劣汰。二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广泛的社区动员和社区社会组织挖掘、培育,激活社区各类治理主体和服务单元的作用,构建多方参与的格局。积极培育社区服务专业化、公益化社会组织,鼓励专业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等多方主体参与嵌入式服务设施运营。三要注重发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推动专业性机构连锁化、托管式运营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各地在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领域积极建设培育一批优秀企业、社会组织和服务品牌,积极培育和引入社区综合服务和专项服务运营主体。
(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一室主任、研究员 许亚敏)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